企业管理咨询专家

夏 斌


 夏 斌

“在国内金融学术界、实物界、监管领域能够自由转换身份的人,只有‘老夏’一人,他是横跨货币、资本两个市场,兼具理论功底与实践经验的‘稀有动物’。”

     ——原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民营银行泰斗徐滇庆教授对夏斌的评价。 

夏斌,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当前最杰出的政策经济学家之一。

夏斌1984年毕业于被誉为“金融黄埔”的五道口人民银行研究生院。1978年至1981年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宣传处、干部教育处。1985年至1992年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应用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国内金融研究室主任。1993年至1996年先后担任了中国证监会交易部主任、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等职。随后的五年,他重返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担任了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等职位。20029月,他一手创办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并担任所长、研究员,从事宏观金融政策研究。目前他还兼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行政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银行家》杂志编委会主任、第一届北京市金融发展顾问团顾问等职位。

夏斌始终如一地致力于最前沿的政策金融学研究。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他与同事共撰写了30多万字的分析报告,提出了若干新观点,而且几乎每篇都受到了中央高层的重视,给业界带来不小的震动。其中,《四大银行风险一揽子化解方案》、《委托理财混乱局面必须结束》、《商业银行可转债担保风险须密切关注》、《关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关系》、《当前证券市场环境下保本基金的发展模式》等报告为中国当前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2002年,他与廖强合著的《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更是获得了2004年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他凭借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和多年的从业实践,对中国的货币政策、银行、保险、证券、汇率等监管政策及有关问题出谋划策。官员与学者的双重身份使他作为学者身份出现的时候,所谈的东西大都与金融政策紧密相关,而当他作为官员身份出现的时候,所提到的问题又能有深厚的理论作为支撑。多年来,他总是时时刻刻凭着自己一份强烈的责任感去发现并指出经济、金融运行中方方面面的问题,为中国金融业改革中的政策制定发挥重要作用。

 

 

附件

【字体: 】【收藏】 【打印】【关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