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政策

黄金水道上的污染风险:“审批上游化工项目时听听下游意见”


 每年进出上海港的船舶达到200万艘次,其中危险品船舶近7万艘次,危险货物吞吐量达5000多万吨。长江巨大的船舶运输量在推动沿江地区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污染风险。

这就是目前长江沿线的生态环境窘况,更是地处长江下游的城市最不愿意看到的景象。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在重庆、湖北、江苏、上海等地采访时了解到,随着长江沿线化工污染风险仍存,下游希望国家优化上游地区化工布局的呼声日益强烈。

黄金水道上的污染风险

“对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来说,城市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又在长江口,面临的污染风险尤其巨大。”4月17日,上海市交通委航运处副处长屠伟峰对记者说。

在当日交通运输部“黄金水道·绿色航运”主题宣传活动上海座谈会上,屠伟峰以船舶污染风险为例说,每年进出上海港的船舶达到200万艘次,其中危险品船舶近7万艘次,危险货物吞吐量达5000多万吨。长江巨大的船舶运输量在推动沿江地区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污染风险。

“此外,还有大量的过境船舶通过长江口进出长江,其中也有大量危险品船舶(超过进港船舶),对长江口的危险品船舶污染的防控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屠伟峰说。

4月16日,“黄金水道·绿色航运”采访团在江苏采访时,江苏海事局副局长徐伟也介绍,长江江苏段分布着700多家化工企业、117个化工码头,年进出港载运危险货物船舶12万艘次,危险货物1.63亿吨,占长江全线危险货物运输总量的80%,其中散装危险化学品运输量7009万吨、品种200多种。同时,长江江苏段分布有集中饮用水源地30处,并布置有南水北调东线取水口,监管压力在全国首屈一指。

长江沿线是目前我国开发强度最大的区域之一。长江江苏段分布着700多家化工企业摄影/章轲

长江沿线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摄影/章轲

河口是河流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是全球具有最高生物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许多重要经济水生生物繁殖、育幼和取食场所,被视为全球最重要的生态敏感区之一。

座谈会上,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亚瞿也告诉记者,长江不断地向其河口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孕育着河口及其邻近海域,使其成为生产力很高的水域和优良水产物种的繁衍栖息地,如日本鳗鲡、中华绒螯蟹、松江鲈鱼、鲥鱼、胭脂鱼和长吻鮠等;此外,长江口区也是国家一级或二级保护动物如江豚、中华鲟、松江鲈、胭脂鱼等的栖息地和洄游通道。

“然而,由于河口及其邻近区域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过度捕捞、环境污染以及各种海岸工程建设,导致长江口生态环境恶化及河口生态系统全面衰退。”陈亚瞿说。

长江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但长江流域也是我国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流域之一。沿江化工行业环境风险隐患突出,守住环境安全底线压力大。

环保部门监测结果显示,目前长江干流总体水质较好,但部分支流污染严重,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江湖关系紧张,部分地区生态问题突出。

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近日向重庆市反馈督察情况时说,目前重庆市航运污染防治还不到位,仅主城区及沿长江干流的有关区县具备水上接收船舶污水能力。部分港口码头船舶污染防治设施不到位,污水直接排入长江。

督察发现,重庆巿有24个工业园区位于长江、嘉陵江和乌江沿岸,其中长寿、万州和涪陵等3个重点化工园区部分企业位于沿江1公里范围内,98家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沿长江布局,62家危化品生产企业未进入工业园区,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

在长江经济带中,湖北省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

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日前向湖北省反馈督察情况时说,长江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湖北省长江支流总体呈现“好水变少、差水增多”的趋势。

督察发现,东荆河潜江出境断面2015年总磷、氨氮年均浓度分别较2013年上升200%、250%;通顺河流经潜江境内仅15公里,水质急剧从II类恶化到劣V类,氨氮浓度最高超过130毫克/升;沮河宜昌段受磷化工企业排污等影响,总磷污染严重。

另外,督察还发现湖北省沿江部分重化工企业环境违法问题突出,沿江8巿(州)87个工业园区,近50%未配套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布局在长江两岸的部分重化工企业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偷排、超标排污等问题时有发生。宜昌等地区磷化工行业无序发展,加重了长江支流及干流总磷污染。同时,码头、排污口监管不力,一些非法码头和入江排污口增加了长江环境风险。

去年11月15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向江苏省反馈督察情况也指出,长江保护部署推进不够有力。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长江江苏段41条主要入江支流中,劣V类断面占比20.5%,较2014年、2013年分别上升6.9个百分点和11.4个百分点。

督察发现,南京节制闸、镇江葛村桥断面水质严重恶化。长江江苏段分布有3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现场抽查12个,8个存在环境违法问题。无锡市长江窑港,南通巿狼山水厂,镇江巿征润洲、江心洲丹阳等饮用水水源一级或二级保护区内存在法律禁止的化工码头、水产养殖或修造船基地等,加之沿途危险化学品运输频繁,环境风险十分突出。

开发与保护应当齐头并进

“长江是我国举足轻重的经济命脉,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徐庆伟告诉记者,长江干线货运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河运榜首,但“开发与保护应当齐头并进”。

上海海事局通航管理处许家武、危管防污处林祥彬介绍,上海港早在2006年就发布和实施《上海海上搜救和船舶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形成了依托地方、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协调联动的船舶污染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构建了完善的“政府-港航企业-船舶”应急预案体系,将政府、专业石化企业、社会单位等各方面的应急力量纳入应急反应体系,形成了系统的应急反应体系。同时建成并运行了国家大型设备库“长江口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单次溢油应急能力达到1000吨。

林祥彬介绍,但目前上海港尚不具备接收含医疗废物、废旧电池、油抹布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货物残余物等种类的垃圾、压载水沉积物、旅游船餐饮污水等污染物的能力。

另外,上海港现有的船舶污染应急设备器材主要来自国家投资的长江口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和社会应急力量,现有设备大多适用于港内及近岸海域的较小规模船舶溢油事故,大型化、高端化、自动化、高海况的溢油应急设备以及化学品应急设备器材较为缺乏,对于大中型、远海油化品污染事故针对性不强,应急能力相对不足。

林祥彬介绍,目前,上海港船舶污染监视手段整体相对落后,溢油监视雷达、红外遥感监视系统、跟踪监视浮标等先进的监视手段较为缺乏,难以实现对船舶污染的全天候、全方位、高效率监视。

有专家分析,长江经济带污染严重和“重化工围江”的形成原因,与过去扭曲的政绩观不无关系,导致沿江各地大力发展重化工业。沿江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惜将大量高污染、高消耗的重化工产业转移至本地区加以扶持发展。

在整个长江水运发展中如何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就这一问题,本月15日,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姜明宝对记者表示,“长江流域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从交通运输供给的角度看,就是要充分发挥航运的比较优势,而且要通过自身努力,进一步提升航运的绿色品质。”

姜明宝表示,交通运输部已经明确,以长江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约束,制定绿色航运发展规划,“在提高航道、港口通过能力上,凡是能通过船型开发、运输组织优化、水库群联合调度、科技创新研发、体制机制改革等解决的,就不采取工程建设措施。”

第一财经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长江沿线各地目前正加速淘汰低效率高污染船舶,推动节能环保高效船型的研发和应用,合理布局LNG加注站和港口岸电设施,推动船舶广泛应用清洁能源。

自2016年4月1日起,上海港在全国率先实施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各类船舶在上海港航行、停靠和作业应满足一定的用油标准。

徐庆伟介绍,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开展的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监测范围达到5000平方公里,监测内容包括11项学科,涉及项目包括水、沉积物等15个专题。

4月17日,上海横沙东滩利用疏浚土吹填成陆现场。摄影/章轲

“在航道维护疏浚的同时,我们也承担并资助了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徐庆伟介绍,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先后开展了10余次不同种类生态修复及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共约放流螺蛳和河蚬5吨、中华绒螯蟹4.2万只、长吻鮠6.5万尾、暗纹东方鲀9万尾、黄颡鱼10万尾等。

屠伟峰认为,应由国家层面统筹长江沿线化工企业的整体布局,优化沿江化工企业和化工码头布局,提高整体风险管控能力,在审批上游化工项目时应当多听取下游省市的意见,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进一步加强各地方、条线管理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形成各条线、各地方齐抓共管长江大保护的良好工作局面。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14年就印发了《推进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要求优化沿江石化化工产业布局,提高化工园区风险防控能力,构建长江危险化学品动态监管信息平台,以应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仓储、装卸、运输和污染物处置等环节带来的挑战。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此前也表示,今年将“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优化沿江产业布局,严格控制高耗水行业发展,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长江江苏段,沿江航行随处可见化工企业和化学品储运设施。摄影/章轲

附件

【字体: 】【收藏】 【打印】【关闭

相关文章